聚焦“最后一公里”,提升饮用水品质 “十四五”期间,将推进青草沙——陈行原水系统连通等一系列工程,逐步实现长江——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的互连互通、互济互补,提升全市原水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杨树浦等10座长江水源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全市水厂深度处理率达到90%。实施约20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 聚焦用水供给“最后一公里”,“十四五”期间,将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供水企业对二次供水设备进行接管。同步推进供水数字化转型,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案功能的智慧管网体系,积极推动智慧泵房建设,通过用水量预测和水龄控制,降低自来水在水箱停留的时间,保障用水“新鲜”。积极推进智能水表安装工作,实时监测用水动态和漏损情况,年底前基本实现中心城区非居民用户智能水表全覆盖。 增强城市“不被淹”的能力、“不怕淹”的韧性 坚持“将功夫下在风雨到来之前”,加大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排水系统提标改造、雨水调蓄设施和堤防海塘达标建设,年内完成22个易积水小区防汛能力提升工程,完成11个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同时,夯实防汛基础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各级各类防汛演习,以“十三五”期间的各项防汛数据为基础,研究制定防汛安全指数评价指标,力求科学全面系统反映各区防汛安全状况,并对症下药加大防汛基础设施投入、消除各类防汛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城市水安全韧性。 实施综合治理,打造家门口的“滨水空间” “十四五”期间,上海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水体水质提升,江河湖海美丽,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0%。2025年底,力争打通所有骨干河道断点,实施300公里的骨干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完成50个“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开展中小河道生态修复,重塑健康自然的河岸线,进一步贯通河岸开放空间,打造更多家门口的“滨水空间”,不断提升周边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陆海统筹,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深入贯彻海洋强国战略,强化海洋综合管理,继续加强海域使用日常监管和动态监测,落实“双重”规划,推进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聚焦“两核一廊三带”,持续加快浦东新区、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建设。加强滩涂资源保护,实施横沙东滩、崇明边滩等区域种青1.25万亩,促进滩涂资源自然修复,维护长江河口健康,努力打造上海海洋工作特色亮点,助力现代化海洋城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