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领跑者”计划开启 企业对待认证态度不一
发表日期:2015/7/27 8:49:48 兰格钢铁
今年1月,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紧接着的6月,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齐发相关文件后,这项名为“领跑者”的专项光伏计划开始抢夺眼球。
简单地说,国家能源局每年会安排专门的示范项目,来吸引更高技术的产品进入光伏电站领域,这对技术进步确有引导作用。然而新计划下也出现了新的认证手段,一些光伏产品制造商抱怨“看不懂”。
什么是“领跑者”计划?
今年6月,由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的一份《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国家能源局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此计划,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应达到以下指标:多晶硅组件和单晶硅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16.5%、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以上;硅基、铜铟镓硒、碲化镉等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2%、13%、13%以上。
上述的一些指标,比目前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相对高一点。比如在多晶硅组件的转换效率要求上,前者为16.5%,“规范”中提出15.5%,高出1个百分点;此外,以第一太阳能为代表的“碲化镉”薄膜电池为例,两套标准中,“领跑者”的标准也要高出2个百分点。
由于“领跑者”会设立一些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因此综合而言,光伏产品制造商将要拿出更高技术的产品来角逐这类示范基地的相关产品选型。就在今年6月25日,国家能源局也正式发文,批准了大同市建设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首个“领跑者”基地现身。
认证机构扮演什么角色?
光伏产品技术指标的提升,使“领跑者”计划本身显得更有层次,然而,认证机构在其中的角色,似乎有些模糊不清。
在该计划中,国家能源局会成为规范的制定者(对“领跑者”示范工程中所涉技术有相应要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在比选后,择优录取电站开发商,随后,设备厂商再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参与其中。
此外,国家能源局会对“领跑者”计划项目,委托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进行全过程的技术监测评价,在工程竣工验收时重点检查是否达到承诺的指标,在工程投产一年后进行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简而言之,第三方认证机构确实扮演着一些角色,但至于起到怎样的作用不好评价。
一家光伏设备厂商高层告诉记者,认证机构已出动,参与的机构有两家:分别为鉴衡认证中心(下称“CGC”)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下称“CQC”),多家海外认证机构未进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CGC最近对9家光伏逆变器企业实行了“中国效率”认证,其中涵盖了国内几家主流的逆变器企业,如阳光电源(31.970,-1.52,-4.54%)、华为、无锡上能等。拿到该认证的某家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这就被行业内认为是可以参与“领跑者”计划的敲门砖。而一些获得认证的企业在对外宣传时也称,自己进入了“领跑者”首批名单。
与此同时,CQC也推出了所谓的“领跑者”认证计划,并公布了第一批申请企业名单,涉及多晶及单晶组件、逆变器、背板材料等。
“据我们了解,有些企业参加了CGC的认证,就不想参加CQC的认证;有些企业自身已有了相应的技术指标、获得了其他评价标准,两个认证难道都要再去参加一下么?”前述光伏设备厂商的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道。
另据行业人士透露,认证机构推出的“领跑者”计划,并不能看作与国家能源局的“领跑者”项目相连,因为国家能源局目前并没有任何文件下发,来指定认证机构。
一家光伏企业的管理层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大同项目招标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技术,招标方只是提出了与国家能源局相一致的标准,也没有说要拿到认证才行,“认证对于光伏组件、逆变器厂商而言,现在是一个可选项。只要企业能拿出符合招标方要求的证明,并且市场化运作即可。”
该人士也指出,由于部分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型号较多,如果去做认证,就要比一些同行多掏钱参与,这也是有些企业不愿意认证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位长期从事科研的光伏企业高层认为,“我们不想主动参与这些认证,因为这些认证并没有与光伏补贴挂钩;如果参与的话,其实是在浪费钱。”
当然也有人士指出,假设认证机构确能拿出高标准、严要求,筛选优质厂商、准确反映产品的发电量、效率及特性参数,参与这些认证也未尝不可,但最好在推出相应认证业务时,对企业解释清楚。
简单地说,国家能源局每年会安排专门的示范项目,来吸引更高技术的产品进入光伏电站领域,这对技术进步确有引导作用。然而新计划下也出现了新的认证手段,一些光伏产品制造商抱怨“看不懂”。
什么是“领跑者”计划?
今年6月,由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的一份《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国家能源局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此计划,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应达到以下指标:多晶硅组件和单晶硅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16.5%、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以上;硅基、铜铟镓硒、碲化镉等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2%、13%、13%以上。
上述的一些指标,比目前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相对高一点。比如在多晶硅组件的转换效率要求上,前者为16.5%,“规范”中提出15.5%,高出1个百分点;此外,以第一太阳能为代表的“碲化镉”薄膜电池为例,两套标准中,“领跑者”的标准也要高出2个百分点。
由于“领跑者”会设立一些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因此综合而言,光伏产品制造商将要拿出更高技术的产品来角逐这类示范基地的相关产品选型。就在今年6月25日,国家能源局也正式发文,批准了大同市建设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首个“领跑者”基地现身。
认证机构扮演什么角色?
光伏产品技术指标的提升,使“领跑者”计划本身显得更有层次,然而,认证机构在其中的角色,似乎有些模糊不清。
在该计划中,国家能源局会成为规范的制定者(对“领跑者”示范工程中所涉技术有相应要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在比选后,择优录取电站开发商,随后,设备厂商再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参与其中。
此外,国家能源局会对“领跑者”计划项目,委托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进行全过程的技术监测评价,在工程竣工验收时重点检查是否达到承诺的指标,在工程投产一年后进行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简而言之,第三方认证机构确实扮演着一些角色,但至于起到怎样的作用不好评价。
一家光伏设备厂商高层告诉记者,认证机构已出动,参与的机构有两家:分别为鉴衡认证中心(下称“CGC”)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下称“CQC”),多家海外认证机构未进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CGC最近对9家光伏逆变器企业实行了“中国效率”认证,其中涵盖了国内几家主流的逆变器企业,如阳光电源(31.970,-1.52,-4.54%)、华为、无锡上能等。拿到该认证的某家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这就被行业内认为是可以参与“领跑者”计划的敲门砖。而一些获得认证的企业在对外宣传时也称,自己进入了“领跑者”首批名单。
与此同时,CQC也推出了所谓的“领跑者”认证计划,并公布了第一批申请企业名单,涉及多晶及单晶组件、逆变器、背板材料等。
“据我们了解,有些企业参加了CGC的认证,就不想参加CQC的认证;有些企业自身已有了相应的技术指标、获得了其他评价标准,两个认证难道都要再去参加一下么?”前述光伏设备厂商的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道。
另据行业人士透露,认证机构推出的“领跑者”计划,并不能看作与国家能源局的“领跑者”项目相连,因为国家能源局目前并没有任何文件下发,来指定认证机构。
一家光伏企业的管理层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大同项目招标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技术,招标方只是提出了与国家能源局相一致的标准,也没有说要拿到认证才行,“认证对于光伏组件、逆变器厂商而言,现在是一个可选项。只要企业能拿出符合招标方要求的证明,并且市场化运作即可。”
该人士也指出,由于部分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型号较多,如果去做认证,就要比一些同行多掏钱参与,这也是有些企业不愿意认证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位长期从事科研的光伏企业高层认为,“我们不想主动参与这些认证,因为这些认证并没有与光伏补贴挂钩;如果参与的话,其实是在浪费钱。”
当然也有人士指出,假设认证机构确能拿出高标准、严要求,筛选优质厂商、准确反映产品的发电量、效率及特性参数,参与这些认证也未尝不可,但最好在推出相应认证业务时,对企业解释清楚。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相关文章
- 光伏“领跑者”计划开启 企业对待认证态度不一2015/7/27
- 扎哈亚洲受挫 日本中止奥林匹克体育场建造计划2015/7/24
- 百亿员工持股计划蜂拥而至 玩转杠杆创新模式2015/7/23
- 长城发募资计划后遭减持 盼销量利润双增2015/7/23
- 华宸未来资管计划未了局 1亿元本金兑付陷入困局2015/7/22
- 矿资源推股权激励计划 授予股票总计530万股201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