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在宝武集团和宝钢股份的推荐下,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经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及社会公示等程序,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这是继武钢一号高炉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以来,武钢有限收获的又一批国家工业遗产。 中国带钢之母 
“一米七”是指轧钢机的轧辊有效宽度为1700mm,产品钢板的最大宽度为1560mm的产线。1978年12月12日,武钢“一米七”热轧线一次试轧成功,2019年12月31日停产,作为中央企业工业遗产整体保留。 武钢“一米七”产线是中国第一条热连轧产线,代表了上世纪7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钢铁冶炼技术和水平,是中国钢铁工业开始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978年12月12日“一米七”一次试轧成功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钢铁工业大步发展,产钢2000余万吨,是建国之初的130倍,工业的粮食有了基本的保障。然而,中国的轧钢能力不足,钢材品种匮乏,钢材品种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不配套,特别是板、管少,用于灌装、杯子等日用品制造的薄板缺口多达300万吨,全得花外汇进口,国内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于高端钢材的需求,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 1972年5月5日,冶金部建议从国外进口1.7米大型钢板轧机。国家计委根据李先念批示,正式提出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8月21日,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为了赶速度拟同意进口。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武汉钢铁公司建设“一米七”,从联邦德国进口冷轧设备,从日本进口热轧和硅钢设备,这是当时最大的引进项目之一,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此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