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水利水务工程是强化水旱灾害防治、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稳增长促投资的有力抓手,也是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载体。 水环境治理,不但关系城市发展、形象提升,更关联百姓的身心健康、幸福指数。 徐州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是省、市重点工程,也是打造徐州人水和谐环境、惠及全市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项目。工程自2019年12月开工以来,参建各方在徐州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带领下,采取各种措施克服疫情、主汛期等影响,保证各项工作按序时推进,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把奎河建成城市“精品廊道” 3月20日,记者在上段工程(苏堤路—袁桥闸)三标段施工现场看到,工地一片繁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盾构始发井冠梁施工、河岸支护桩施工等。 该标段生产副经理王潺说:“我们克服了施工工作面窄、地质条件复杂等影响,现状可以利用的场地仅为奎河两岸道路范围,目前正加快进行河岸支护桩等施工,盾构始发井预计4月底完成,5月中旬可以开展盾构施工。” 徐州市区奎河综合整治工程(苏堤路-袁桥闸)项目负责人韩莉说,上段工程(苏堤路—袁桥闸)于2020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驳岸加固、干河清淤、治污工程、景观提升、截污主管道、管线迁改、智慧水务等。目前已经完成了上段工程总量的30%。下一步,将加快建设截污主管道、盾构始发井,做好护岸挡墙、种植槽及树根桩等施工。 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完工后将把奎河建成景观亮丽廊道、河净水清廊道、汉风文化廊道和综合安全廊道等,彰显汉韵悠长的城市历史底蕴。 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城市污水处理,也是市民关心关注的重点。我市的污水管网运行时间长、损坏渗漏等问题突出。 为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大力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我市开展了徐州市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总投资75.94亿元,从2019年到2021年,分三年实施,计划完成雨水管网224.68公里,污水管网374.91公里,内容包括黑臭水体治理、排污管网建设与修复等方面。 在徐州市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排污管网建设一标段王陵路施工现场,运用了先进的小直径(微)顶管施工技术,顶推机正将钢化混凝土管道一节节顶推进已定位的管线,不到半天时间,40米的排污管道就已经完成。 “下一步等待另一侧的管道顶推出来,将预制好的检查井扣上,浇筑混凝土等后即可恢复路面。小直径(微)顶管施工技术,施工占地面积小、不影响交通、不扰民,施工速度比以往至少提前了两个月。”项目总工程师陈友弟说。 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晓利介绍,一期市直工程已完成管网检测191公里,32条道路批准实施25条,12条道路已进场施工。 解决地区发展用水不平衡短板 雨污分流打通了城市地下“堵点”。为解决地区发展用水不平衡短板问题,我市在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作为省政府确立实施的重点水利工程、全省解决最缺水地区发展用水补短板工程、徐州市为民办实事重大工程、市水利重点工程,于2018年10月24日开工建设,目前全部完工并发挥效益。该工程每年可为湖西地区增加11.67亿立方米水资源供给能力,有效保证湖西地区190万人口的用水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每年可为湖西地区增收约5亿元;保护湖西地区生态红线,减少地下水开采,为当地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水利支撑。 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补上了湖西片区供水的短板,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通过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新建改建桥涵闸站等工程措施,恢复、提高区域防洪除涝标准,使治理区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改变低洼易涝地区涝灾严重的局面,进一步提高平原洼地防洪减灾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徐州市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涉及丰县、沛县、睢宁县、邳州市、铜山区。 在位于复新河北岸丰县湖西洼地治理工程沙庄站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施工,本月就可以全面投入使用。 丰县水务局规划基建科科长李婷婷介绍,沙庄站是灌排两用站,为拆除重建工程,设计排涝流量每秒9.4立方米,自排流量每秒8.9立方米,灌溉流量每秒3.7立方米,承担18.8平方公里排涝面积,工程完工后将大大改善该地区灌排条件,提高该地区的除涝减灾能力。 市水务局局长杨勇说,今年全市水务工作计划投资58.26亿元,聚焦“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系统提质效”三大重心,实施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和水生态治理等七大类72个项目,持续提升水务基础保障能力,为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时代答卷贡献更多的水务智慧和力量。(记者 刘作霖 车佳 通讯员 颜笑 中国管道商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