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山东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及电力能源,重点内容梳理如下: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建好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机制,推进蓝色碳汇研发利用,有效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
完善能源供应应急预案,加强煤电油气运综合保障,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应急保供基地。
2023年重点工作
能源方面,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二期、烟台港至裕龙岛输油管道,开工6个超超临界大型煤电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
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力度,整合锂电、动力系统、整车制造等资源,尽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加快国家电投氢能产业基地建设;
坚持先立后破,关停退出低效煤电机组200万千瓦,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00万千瓦。
抓好能源保供。加快山东能源唐口储煤和华电青岛、华能泰安重型燃气机组等项目建设,建成三峡庆云二期、华润财金东营新型储能项目。健全油气产供销体系,增强储备调峰能力,争取煤炭、原油产量分别稳定在8600万吨、2100万吨以上,天然气供应量达到230亿立方米。抓好发电机组运行管理。扩大“绿电入鲁”规模,接纳省外来电1250亿千瓦时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3日在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 周乃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职的五年,是山东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视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山东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开新局”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落实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矢志推进强省建设,取得三大标志性成果:一是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为我们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极大激发了山东人民奋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我们出台实施系列规划,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扎实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全面完成,60万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一批重大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明显提升。二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三个坚决”,加快培育“十强”优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现“五年取得突破”,预计“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全省经济结构、质量呈现出趋势性、关键性变化,高质量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三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下,成功争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落地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配套落实政策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推动先行区建设开局起步,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明确新目标、注入新动力。
五年来,我们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主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八个显著成就。
——这五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大台阶,2022年达到8.74万亿元,年均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104亿元。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农业总产值率先过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进出口规模突破3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翻了近一番。海洋经济总量全国第二,沿海港口吞吐量跃居第一。市场主体超过1400万家,世界500强企业新增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数量保持全国前列,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这五年,创新发展活力显著迸发。高新技术企业翻了两番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3%左右。获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获评国家科技奖项稳居全国前列,是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唯一试点省。高热效率柴油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突破国外垄断,国信1号、蓝鲸2号、雪蜡车等填补国内空白。开通5G基站16万个,建成千兆城市12个、居全国第二,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4家,全国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国际领先,齐鲁大地动能澎湃,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这五年,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提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农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创建沿黄小麦、沿黄肉牛等6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济麦”“齐黄”“登海”等作物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一大批高素质农民成为“田秀才”“土专家”。累计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500个,建成美丽庭院287万户。“三个模式”创新提升,代村、三涧溪、耿店等新典型不断涌现,广大农民扬起精气神,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五年,区域协调发展显著进步。“一群两心三圈”格局持续优化,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成效明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西海岸新区加力提升,4个省级新区加速起势。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近40%。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446公里、8048公里,骨干水网框架基本形成,现代化机场群建设提速,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统筹大格局加速成势。
——这五年,改革开放优势显著增强。扩权强县、财税金融、公共卫生、要素市场化等改革取得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重点领域国有资本实现优化重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位居A级首位。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上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齐鲁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517列,中韩“四港联动”实质化运作。上合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论坛全球健康大会、儒商大会、世界500强连线、世界入海口城市大会等影响广泛,选择山东、创业齐鲁越来越成为共识。
——这五年,文化强省建设显著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文化“两创”扎实推进,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持续扩大,民族歌剧《沂蒙山》获国家级奖项大满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乡全覆盖。连续举办三届全省旅发大会,“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更加响亮。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全运会实现四连冠。
——这五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启用。主要环境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PM2.5浓度下降33.3%,重污染天数下降71.8%。地表水国考断面历史性消除五类及以下水体,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9.3%。黄河三角洲、东平湖、南四湖、泰山、长岛等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有效,一幅岱青海蓝、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这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5%。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251.6万省标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小学大班额动态清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7966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6%。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10连增”,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连续3年大幅提高。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成效明显。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全面实施“三个十大”行动,全年生产总值增长3.9%,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分别增长5.1%、6.1%和13.8%,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突出果断科学应对,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动态清零阶段,坚决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总策略、总方针、总目标,坚持“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两手结合”,构建日常防控“4+3”、应急处置“4个3”工作机制,有效处置突发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入新阶段,认真落实“二十条”和“新十条”,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医疗救治、药品供应、农村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发热门诊日接诊能力由30万人增加至137万人以上,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疫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
(二)突出精准指导服务,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发挥勇挑大梁作用,实施“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顶格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动态推出四批政策清单、284项措施,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2900亿元左右,其中留抵退税1722亿元。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万亿元,争取专项债券346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577.2亿元。实施房地产市场“双十条”,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居全国首位。创新推出系列消费券,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25.3%,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8%。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创新实施“鲁贸贷”“电商贷”系列政策,优化稳外贸外资综合服务平台,“点对点”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三)突出重大平台建设,科技支撑明显增强。落实“十大创新”行动计划,优化整合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达到1830人。崂山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获批成立,新增3家省实验室、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40项,3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00余家,新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1个。
(四)突出绿色低碳转型,“十强产业”集聚发展。落实“十强产业”行动计划,做实“链长制”,启动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大尺寸晶圆制造、高端封测、新型显示等加快发展,潍坊动力装备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技改投资增长6%。严控“两高”、优化其他,率先出台“两高”行业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国家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产业数字化指数均居全国首位。
(五)突出互联互通互融,基础设施实现突破。全面展开“七网”建设,交通、水利分别完成投资3083亿元、550亿元。济莱高铁、黄东联络线开通,雄商高铁、津潍高铁、济滨高铁开工建设。沾临、济高等7条高速公路通车,济菏改扩建等17条高速开工建设。济宁机场迁建基本完成,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枣庄机场等开工建设。官路、双堠水库开工建设。渤中A海上风电工程建成,海阳核电二期等开工,新建胜利油田东营原油库投用。更新燃气管道813.7公里,36个县(市、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
(六)突出民生任务落实,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64.3万个,实施十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412所、中小学295所,深化“双高”高职院校建设。实施新一轮区域医疗能力“攀登计划”,获批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静默认证”率90%以上。职工、居民门诊统筹制度全面建立,普通门诊、住院率先全面实现跨省联网结算,建成基层医保服务站2.9万家。改造提升敬老院198处,新增护理型床位3.7万张。扎实办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事,安置房全部建成交付。改造老旧小区68万户,棚户区改造建成26万余套。成功举办省运会、省残运会。
(七)突出风险防范化解,安全底线不断筑牢。落实安全生产“八抓20条”,坚持统分结合,分级分类分时精准调度,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8.9%、26.8%。克服小麦晚播影响,粮食总产1108.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强化能源增储保供,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390万吨。南四湖、东平湖流域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100%。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省级下达市县各类转移支付3306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稳妥化解个别头部房企项目风险,扎实推进保交楼、稳民生。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八)突出依法依规履职,政府治理全面提升。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916件、政协委员提案771件。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3件,出台省政府规章10件。政府透明度指数居全国前列。启动数字政府强基工程,“山东通”平台迭代升级,“爱山东”用户突破1亿。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三公”经费进一步压减,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
回首过往,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亲切关怀和把舵领航,是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鲁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五年的砥砺奋进,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仰仗人民,惠及人民、造福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策略方法,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尤其是更加注重依法办事、求真务实、统筹兼顾,深刻把握各项工作协同性、平衡性,努力争取综合效益最佳;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巩固拓展“九个方面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三个十大”行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需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任务艰巨;受疫情影响消费增长乏力,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资源环境制约较为突出,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较大;开放发展平台优势尚未有效发挥;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作风建设还有差距和不足。我们一定直面困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赋予我们“走在前、开新局”光荣使命。我们要自觉对标对表,乘势而上、奋楫争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华章。
今后五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继往开来、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到2027年,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增强,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山东底色更加靓丽;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经济实力强、人民群众富、文明程度高、治理效能优、生态环境美的强省内涵更加彰显。
(一)聚力动能转换创新驱动,推动综合发展实力实现新跃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全力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深入推进“十大创新”行动,发展高质量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加快塑成动能转换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纵深推进“十强产业”行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力突破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开展“十大扩需求”行动,多渠道增加制造业投资,统筹基础设施“七网”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健全动能转换的市场化机制,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建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贸易强省,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让开放成为新时代山东最鲜明的标识。加快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坚决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做强“一群两心三圈”格局,推进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提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深化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全面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
(二)聚力共同富裕民生改善,推动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跃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省域范例。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体十年双倍增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发展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加快建设健康山东、体育强省。持续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救助服务,不断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扎实落实共同富裕政策,开展多层次试点示范,支持威海、东营等有条件的市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让全省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三)聚力文化强省“两创”引领,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跃升。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扛牢文化“两创”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作体系建设,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和网络综合治理水平,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推进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沂蒙精神,推进信用山东建设,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化“五为”志愿服务,推动文明创建取得更好成绩,让“厚道山东人”形象更加闪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山东文脉”工程,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推进“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山东手造、山东智造”工程。强化国家文化公园引领、文化交通线贯通、文化体验廊道示范、文化传承发展片区支撑,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让“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叫得更响、擦得更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设,高水平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展国际友城外宣,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让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四)聚力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化“四减四增”行动,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建好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机制,推进蓝色碳汇研发利用,有效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70%以上。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乐章。
(五)聚力风险防范治理创新,推动安全发展水平实现新跃升。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东、法治山东。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落实落细“八抓20条”,完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加快矿山、危化品、工贸等重点领域智能化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食品药品、生物安全全链条风险管控。保障经济运行安全。加强产业备份系统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安全。完善能源供应应急预案,加强煤电油气运综合保障,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应急保供基地。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法人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和常态化扫黑除恶,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能够把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创造山东更加灿烂辉煌的美好未来!
三、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起势。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建议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能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外贸外资促稳提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扛牢责任推进经济量质齐升。着力释放有效需求潜力,在扩大内需上加力提效。
一是大力推动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和活动协同发力,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山东”活动,优化拓展汽车、家电、文旅等消费券使用,提质发展餐饮、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线上和线下融合促进,开展品质鲁货网购节活动,深化电商“三个十”计划,打造一批电商产业带,加快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培育智慧商圈、特色街区、老字号集聚区。乡村消费潜力深度挖掘,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举办“黄河大集”活动,打造黄河文旅消费品牌。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规划建设沿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新建10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办好旅发大会,让更多山东文旅精品“出圈”、出彩。
二是大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谋划实施15000个左右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创新加强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上半年实现中交,加快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海尔卡奥斯生态示范园、东旭光电新型显示、宁德时代新能源、天辰齐翔新材料等项目建设,研究推进青岛石化异地搬迁。发挥政府专项债券等撬动作用,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三是大力深化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交通投资完成3100亿元以上。高铁方面,开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潍坊至宿迁段和青岛连接线,加快建设雄商、津潍、潍烟、济滨等6个项目,建成济郑、莱荣高铁。高速公路方面,开工济南至宁津等13个项目,加快东营至青州改扩建等23个项目,建成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公路。机场方面,加快济南机场二期、枣庄机场建设,建成烟台机场二期、临沂机场改扩建工程,抓好聊城、潍坊、威海、淄博、滨州等机场前期工作。航运方面,推进京杭运河主航道枣庄段升级改造和大清河通航工程,小清河全线复航。水利方面,加快建设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太平水库,加快官路、双堠水库建设,建成老岚水库,水利投资完成600亿元以上。能源方面,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二期、烟台港至裕龙岛输油管道,开工6个超超临界大型煤电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新基建方面,支持济青建设国家E级超算中心,累计开通5G基站20万个、确定性网络1万公里以上,争取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户。
四是大力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用好RCEP机遇,深入开展“一业一展”“一国一展”活动,强化与日韩、东盟联系,加大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助力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用好16市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海外仓布局,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以上。深化济南、青岛、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国家数字、文化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办好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进口博览会,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二)扎实落实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着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强化创新引领上加力提效。
一是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全力做好崂山实验室服务保障工作,建设25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和10家左右省实验室,启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争创1-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推进10家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揭榜挂帅”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70%以上由企业牵头。在新兴交叉、产业跨界、未来产业领域,推进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实施3000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深入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
三是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6万家。实施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行动,设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新增单项冠军20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在合成生物、元宇宙等领域,支持1000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四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建立用好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深入推进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开展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吸引青年人才70万人以上。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打造5家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加大工程硕博联合培养力度,办好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深化百万工匠培育行动。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让各类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三)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着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
一是推动高端化提升。深化“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轻纺等行业改造提升。提高化工园区承载能力。深化钢铁产能产量“双控”,推进胶济沿线钢铁产能转移,开工日钢产能置换二期、山钢永锋临港二期等项目。深化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培优塑强一批“链主”企业,建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首批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10个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培育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项目10个左右,推广共享制造、柔性制造等新模式。
二是推动智能化发展。纵深推进“工赋山东”,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新打造5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应用,打造应用场景100个以上,培育融合应用示范企业100家左右。推动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突破发展,支持潍坊建设元宇宙产业园。建好国家智造工业设计研究院,办好世界工业设计大会。
三是推动绿色化转型。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开发绿色产品100个以上。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力度,整合锂电、动力系统、整车制造等资源,尽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100项以上,新建生态工业园区10家左右。培育资源循环利用国家行业规范企业10家以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施工、智能建造。
(四)扎实提高陆海区域统筹发展水平。着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上加力提效。
一是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协同抓好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取黄河口国家公园获批建设。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论证东平湖老湖区分区运用,改建22座引黄涵闸。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支持位山灌区等节水改造,实施再生水利用配置国家试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超过80%。加强与沿黄城市群协作发展,积极推动沿黄达海大通道规划建设。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
二是积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亮点。深化“透明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启动海洋人才港建设。培育壮大油气开发、新能源等高端海工装备,加快发展高技术船舶。打造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建成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配套矿石码头,大力拓展港口海外航线。加快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
三是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争取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启动济青发展轴带三年行动,支持烟台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城市功能,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抓好烟台、潍坊等国家试点,实施一批老旧街区改造、综合管廊、排水防涝等项目。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9.95万户、棚户区8.99万套,更新改造燃气管道900公里。新增50个以上县(市、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保持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累计40%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选择100个镇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抓好200个以上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实施新型智慧城市提标提效工程,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
(五)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加力提效。
一是坚决维护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0万亩,整体创建一批吨粮县、吨粮镇,支持德州、聊城等有条件的市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打造沿黄“齐鲁粮仓”。抓好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推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创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加强农业保险政策及产品创新。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梯次培育7-8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左右,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支持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启动预制菜“十百千”培育行动,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培育淄博刻瓷、潍坊核雕、临沂柳编、聊城葫芦、菏泽鲁锦等一大批乡土产业,让广大农民从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中拓宽致富路。
三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实施片区化整体推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各30个以上。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网八大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7000公里,农村自来水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3%。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500个。开展村容村貌“基础薄弱村”集中攻坚,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启动农村新型住房建设试点。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县乡村一体化,深化乡村文明和平安乡村建设。加快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黄河滩区迁建后续扶持,让滩区群众实现“致富梦”。
(六)扎实打造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加力提效。
一是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国家试点落地,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健全科学技术奖定向奖励机制。抓好省市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深入推进农商行改革,加快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威海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体系。
二是建强用好高能级开放发展平台。放大战略平台叠加优势,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合示范区方面,用好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上合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推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运营,加快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实体运作,打造欧亚班列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方面,突出交通优先、生态优先、配套优先,超前布局教育、医疗、社区商业等配套设施,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示范片区。高水平推进黄河大桥复线桥、综合医疗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加快国家电投氢能产业基地建设。自贸试验区方面,加快实施深化改革创新方案,新形成3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扎实推进17个联动创新区建设。更好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新区和开发区方面,支持西海岸新区在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等领域先行示范。推进省级新区在重点功能区、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双招双引上实现突破。优化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配套措施,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聚焦日韩、欧美、东盟等重点国别地区,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青企峰会、友好省州领导人峰会、国际青年交流大会主场活动。大力推动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制造业外资项目落地。创新拓展利用外资方式,加快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办好鲁台经贸洽谈会等活动,深化拓展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采取快捷通道、“一对一”专班服务等方式,为外商来鲁投资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七)扎实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上加力提效。
一是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落实好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实施省属企业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做精培强国企核心主业。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出台省属企业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制定监事会改革方案,稳妥实施中长期激励。完善混改等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权重,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
二是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培育10个左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打造一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个体经济,推动新登记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关心关爱民营企业家,发布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完善中小微企业纾困机制。提升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新增上市公司30家左右。
三是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落实好新下放的135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强化政策集成供给,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分批推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包。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儒商精神,深化优秀企业家宣传表彰活动,培训企业家1万人以上。继续办好中国企业论坛。各级领导干部要为市场主体解难题、办实事,推动形成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八)扎实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力提效。
一是稳步推进碳排放“双控”。实行“两高”行业全程动态监管,全面完成违规项目整改。坚持先立后破,关停退出低效煤电机组200万千瓦,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00万千瓦。探索构建重点行业和产品碳足迹评价认证体系,开展森林、湿地、海洋等碳汇调查。推进鲁北盐碱地滩涂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丁字湾双碳智谷建设,加快实施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工程。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搭建碳普惠平台。
二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水泥、焦化等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力争具备条件的钢铁企业全部创建环境绩效A级。推动重点流域“保水质、增颜值”,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动态消除五类及以下水体。实施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设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办好“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三是强化生态建设和修复。编制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严格“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扎实推进沂蒙山、南四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完成造林10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推动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推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深化蓝色海湾整治,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
(九)扎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加力提效。
一是开展稳就业促创业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启航扬帆计划,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工代赈”,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0万个。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创新创业和灵活就业,保障公平就业权益。
二是启动教育提质行动。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各200所以上,中小学强校扩优行动覆盖率达到40%以上,巩固“双减”成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启动新一轮部省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促进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
三是推进社保扩面提标行动。探索建立企业年金人才专属政策。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保服务网络全覆盖。落实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多措并举激活房地产市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3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
四是创新文化惠民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工程。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智慧图书馆,打造文化驿站、文化广场等新型文化空间。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山东。抓好杭州亚运会备战工作,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
五是深化养老托育行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新增护理型床位2.5万张、家庭养老床位1万张。加强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3万户。积极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新增托位3万个。办好社区食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实惠、便利的餐饮服务。
六是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创建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深化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建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扩大疾控中心改革试点,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推动线上复诊、医保支付、药品配送一体化发展。完成残疾托养服务2.4万人以上,建设“如康家园”300处。
(十)扎实守好安全发展“一排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筑牢发展安全屏障上加力提效。
一是抓好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强化医疗救治服务,保障医疗物资生产供应,推进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加强农村地区防疫能力建设。完善重症救治工作机制,重点做好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管理,加强疫苗接种,确保顺利度过流行期,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抓好安全生产。深化危化品、交通运输、矿山、城镇燃气、自建房、海上安全、工贸、消防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对违章操作、弄虚作假坚决“零容忍”。强化“两个责任”落实,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提高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城市内涝、极端天气等灾害防范应对水平。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新培育10支左右省级专业救援队伍。
三是抓好能源保供。加快山东能源唐口储煤和华电青岛、华能泰安重型燃气机组等项目建设,建成三峡庆云二期、华润财金东营新型储能项目。健全油气产供销体系,增强储备调峰能力,争取煤炭、原油产量分别稳定在8600万吨、2100万吨以上,天然气供应量达到230亿立方米。抓好发电机组运行管理。扩大“绿电入鲁”规模,接纳省外来电1250亿千瓦时左右。
四是抓好经济金融安全。防范化解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支持企业加快开发自主可控产品。完善基层“三保”长效机制。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深化“金安工程”,加强对大型企业流动性、地方金融机构、非法集资等领域动态监测。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五是抓好社会治理创新。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规范省市县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行,多层次开展全民普法。实施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更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开展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山东是驻军大省、兵员大省、安置大省、拥军大省。我们要围绕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充分依托自身资源和优势,服务和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升双拥工作水平,不断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不断提高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质量,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做好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配套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要持续厚植为民情怀、建设服务型政府。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完善群众参与决策机制,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建设效能政府。着眼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完善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长效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稳定政策预期。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效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要全面强化数据赋能、建设数字政府。高标准打造“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建好用好“山东通”“爱山东”,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掌上政府。深化“双全双百”工程,全领域建设“无证明之省”,让高频服务事项“免证办事”“一码通行”。要锲而不舍正风肃纪、建设廉洁政府。落实落细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坚持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突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做到清正廉洁,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团结就是力量,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1月31日唐山东华建筑钢材出厂价格下调30元2023/1/31
- 快讯:31日江苏镔鑫建筑钢材出厂价格稳2023/1/31
- 1月31日潞城兴宝建筑钢材出厂价格平稳2023/1/31
- 1月31日山西晋南钢铁建筑钢材出厂价格平稳2023/1/31
- 【钢厂库存】1月中旬重点钢企钢材库存大幅增加2023/1/31
- 1月31日江苏镔鑫建筑钢材出厂价格稳2023/1/31